查看原文
其他

专栏 | 1982年,艺术重回拉萨

裴庄欣 醍醐 2021-02-11



1982年,训练班结业,留下这张历史性的合影


●●●


这是一段不该被埋没的历史。


1982年,裴庄欣在西藏拉萨创办了首届业余美术培训班,学员们的热情令他震撼。这是西藏艺术在经历阵痛后重新启程的重要时刻,班里走出了一批卓越的艺术家;也证明,艺术创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冲动,一旦不再压抑,能量喷薄而出。




醍醐今起开设专栏板块

欢迎向rex@tihho.com投稿,来稿请附联系方式




巨大需求


近日纽约遭遇极寒天气,无意中翻出了几张在西藏办美训班时的旧照片,现在看来无比珍贵。


在高原前后生活了近20年,许多人和事难忘怀,创办美训班却是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。


1982年,我从四川美院毕业后重返拉萨工作,回到原来的朋友圈。


趁着眼前万物都如此新鲜美妙,我将全部的精力投入艺术之中,期盼用知识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,也回馈曾慷慨给予我许多的圣城。



裴庄欣现场请学员作为模特示范油画写生


与之前那8年里多次提着一叠画从昌都去拉萨,到处求人指点不同,有了单位和户口,刚分配到展览馆不久就不断有人找我想学画画


10余平米的藏式小屋时常人满为患,我也很快发现,这种一对一的教学,并不能满足更多求知者的需求,办班的想法由此而生。


刚好那年展览馆的工作也不太忙,在保证完成正常的馆里工作的前提下,我也有把握办好一个美术培训班。


裴庄欣为学员们示范


当时的美协主席渚有滔、秘书长陈泽民大力支持我这个“别出心裁”的想法,不但许诺给些笔纸颜料,还以美协的名义在《西藏日报》登出了藏、汉文的招生广告——培训班旨在普及我区的美术基础教育,完全免费


与此同时,我以美协的名义通过区总工会,借到了劳动人民文化宮大礼堂院旁的一间空房做教室。礼堂位于如今的布达拉宫广场,现已不在。


说是空房,空得彻底,连窗户上的玻璃都基本没有。  


就这样,1982年国庆,我在那间简陋的“教室”门口支了张桌子,权当报名处;让我始料不及的是,短短三天中竟有近百人来报名,几乎应接不暇。



美训班时,条件简陋,生活艰苦


这情景也感动了拉萨其他的专业艺术家,如次仁多杰、马阿布、叶星生等等,他们很快也陆续加入了美训班的教学工作。美训班是免费的,我与其他任教人员也是完全义务的。


前两个月的课程主要围绕静物展开,后一个月,我带着学员们到龙王潭公园等地写生。


由于参加的人数远远高于我的预期,一时忙碌异常。几天后文联又增派了一位藏族工作人员(原谅我忘了他姓名)来协助每日大量的后勤杂务。


●●



文化厅厅长张耀明闻讯而来


激情万丈


开班半月后,文化厅厅长张耀明听闻此事,来美训班视察,被师生的热情与条件的艰苦所感动,除了发表讲话,对我们这种群众美术教育和普及的非官方的活动给予肯定外,还给每日上课超半天的老师特批了五角钱的“误餐费”


在当时,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进项,一个月存下来可以买几个黑白胶卷。



张耀明视察美训班


作为曾经的汽车修理工和地区宣传员,我凭着对绘画的爱好和勤奋,在西藏的边远小镇上成长起来,赴四川美院学习前,多次成为自治区工农兵美术创组成员。这样的经历令我深知,在边疆地区,一切都如此匮乏,因而在美训班开办后,我每日兢兢业业,几乎把那房子当成了家,除学员们大小事全管外,也尽力在现场多作示范画……我想,学员们是能感受到这番付出中的真诚。



学员习作


回报也如此丰厚:突然有几十个人恭恭敬敬地称自己为老师,每逢周末,一些朴实的学员无以回馈,便来我家里呆着,一旦有事,就涌出一堆人来帮忙。


他们年轻单纯的笑脸和期待的目光,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成就感,我也与他们分享我的一切。



美训班到龙王潭写生


记得当年,除了罗布林卡,偌大的拉萨市没有一本外国画册。某日,我去美协小仓库领材料时,看到一本刚在北京举办的“法国卢浮宫藏画展”画册,其中印有一些自己喜欢的巴比松画派写实油画,顿时如获至宝,当即借了回去。


各种研究膜拜之后,选了一个吉祥的周日下午,召集全部学员,手举着画册,倾己所能,兴奋地讲解评论,从头至尾滔滔不绝,完全顾不上学员们能否跟上自己一贯的跳跃式思维,甚至全然没发现,有几位拉萨的美术工作者悄然进了教室旁听。


我能确认的是,那份激情与热爱,感染了当时的每一位学员。现场那热烈而又严肃的气氛,令人热血沸腾,至今难忘。


●●



学员习作


改变人生


美训班中,师生教学相长,也带来诸多启发。


一次外出写生,学员A画了一张构图特别的水粉画:大树茬构成的缝隙中,透出正在滑冰的人群。画面的生动让我非常意外,忽然意识到,业余画者与大师之间的分野或许并不那么明晰。


另一次,看到一位学员的两张静物习作,色彩和造型非常主观、大气,有如后期印象派巨匠塞尚风格,激动中,我把平时完全没注意的那位西郊工厂来的作者猛赞了一番。下课后,有同学悄悄告诉我,这位作者是天生色盲。



美训班时,裴庄欣为次仁卓玛画的素描


为期仅3个月的美训班,彻底地改变了一批青年的人生


1985年西藏大学开始招收艺术考生,美训班的20多名同学去报考艺术系,占了总报考人数的一半;专业课考试成绩前两名都是来自培训班的学员。


如今,学员里有的当上了西藏美协副主席、内地美术学院院长,也有的成为了西藏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,被国外画廊相中,长期签约。



2006年,裴庄欣(中)与次仁卓玛、强巴曲珍再相逢合影


(醍醐注:从素描,到这幅照片,相隔20多年,次仁卓玛已成为西藏知名艺术家,而强巴曲珍曾担任拉萨地毯厂总设计师,几年前去世。)


冥冥中,美训班也悄然改变了我自己的命运。


1989年,正是这段经历,令我顺利出国深造。


填写申请资料时,我重点写上:1982年在边疆地区创办艺术教育班,培训当地人才;1986年创办“西藏画廊”,扶持本土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的商业活动。




或许正是这两项经历给我加了分,说服了国外机构,让我获得了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全额奖学金,作为访问学者赴纽约州立大学艺术系学习,也成为当时西藏自治区文化系统第一个有此机会的人。


隆冬,纽约工作室,我在电脑上反复看这些照片,细数曾经的岁月。若非双鬓斑白,三十年前的往事恍若昨日


●●


作者简介



裴庄欣 ,中国美术家协会、西藏自治区美术家、摄影家协会会员。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。1971年下乡到西藏昌都。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,1982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重返西藏工作,足迹遍布雪域,对西藏的人文、地理、宗教和艺术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与呈现。1989 —1991年,获“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”全额奖学金,作为访问学者,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艺术系。现居北京纽约两地。上世纪80年代至今,其作品《草原上的锅庄》、《朝佛》等广受关注。所创作的油画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,作品大量发表,并获机构与个人收藏。裴庄欣的作品横跨多种艺术风格,充满对西藏的眷恋与对自我的不断超越,是西藏现当代艺术史中的标志性人物。2001年,美国纽约曼哈顿亚洲文化中心曾为其举行“裴庄欣西藏油画作品个人展"。


回复“穿袈裟”、“哲蚌寺之冬”、“汽车上的康巴”或“沐浴节”

欣赏裴庄欣在1984年创作的四幅精彩作品





试试向醍醐微信公众号回复这些词组:

古乐谱 | 最美废墟 | 佛化万相 | Silence

最漫长博士 |孤独动物园 | 目睹无常

电子曼陀罗 | 悬崖寺庙

劳生柏上 | 劳生柏下


也欢迎点击公众号底部醍醐微店按钮,
看看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。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